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西藏西北部,万山之山深处的羌塘草原,出没着被称为“神牛”的金丝野牦牛。 在全球范围,仅在中国西藏阿里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有金丝野牦牛,其可观测到的数量,目前仅约150头。它们生性谨慎,对不熟悉的元素敏感,远离一切可能的威胁,像幽灵一样游走在羌塘,只有“运气好”才能一睹它们的尊容。踪迹神秘的它们,带着青藏高原野牦牛远古的基因;青藏高原上体型最大的金丝野牦牛,身着华贵的披装,附在完美的肌肉线条上,在严苛的高寒环境中,展示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和美。
这是认真拍摄纪录片,累心劳体,尤其你选择去无人区拍摄。
不过,一个疯子可以带着一群疯子去完成一件看起来很疯狂的事。
“金丝野牦牛”,我听说它们的时候是2007年。
我第一次去到日土以东的那片旷野,在东如乡老支书的帮助下,我拍摄到近距离清晰的照片是2009年,从那时候起,我就许下了一个愿望: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并拍摄到它们。
为什么拍?
因为总得有人去做这件事。
从科学意义上的发现到今天已经整整30年,我和我的团队是第一次以它们为主体的持续观察者和记录者,我们不是猎奇者。同时,我们也是最近距离观察并拍摄到它们的唯一团队。
它们只有一百头,它们并没有列入红色濒危动物目录。
它们在学术界并没有身份,没有人届定出它们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亚种。
我们试图去告诉世人,这个星球上有这样一种动物,最后的它们。
从2009年开始,我持续对它们进行观察,此后的每一年我都会去到日土以东的无人区搜寻并观察他们。
2015年,我有了一个拍摄纪录它们的机会。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不是我满意的纪录片,因为拍摄难度巨大,因为拍摄周期太短,因为资金短缺,我们仅仅是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成果,但离真正从科学意义上去解读它们,还有很漫长的道路。
拍摄有多难?
1、超高海拨高度,我的团队近30人,需要在无人区平均海拨超过5000米的区域持续工作,我们最高的工作高度已经超过海拨6000米。
2、那里就没有路,因为路都是动物们沿着山脊走出来的。
3、后勤给养困难,尤其是油料供应,在没有路的地方行进,平均油耗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倍以上。那里的路对车辆是太严格的考验,不正常的驾驶方式带来的损坏和磨损,频繁引发故障。
4、危险性,我个人在多年的跟踪、观察和拍摄的过程中有六次以上被它们攻击过,最惊险的一次,司机在逃离攻击后说了一句话:它狂追我们的时候,我的背都在疼。我离被它们攻击时最近的距离不到两米。我的六号车,因为搜寻途中碰上了棕熊,惊扰到它的休息时间,车的后备箱被它一巴掌扇出一个大坑,摄像师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危险,他的手臂因为拍摄需要当时正手持摄像机在窗外。在拍摄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在危险的第一线,因为我喜欢我的职业,我认可我的使命,虽然这样的行为让我面临更多的危险。
5、气候寒冷,危机四伏,旷野中遍布沼泽,车行其中,陷落自救是空常便饭。
6、野生动物对外来物种的高度警惕性让我们的拍摄难度成几何倍数提升,我问当地的牧民,它们是鼻子好还是耳朵好还是眼睛好,牧民笑着回答我:都好。
7、活动范围巨大,这种动物的大范围行动能力超群,一天内移动的距离可以超过50KM。所有在这个片区的山顶对于它们来说和平地基本差不多。
我很感激这一路走来帮助我们的阿里地委、行署,阿里地区森林公安局,日土县林业局。我们在拍摄结束后是可以离开的,而他们要面临的是:这是一个常态。
我为和我并肩工作的团队成员感到骄傲,他们和我一起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时间和装备资金都非常紧张的前提下,每一个人都很拼,都非常具有专业和敬业精神。他们笑着对我说过:一个疯子带着一群疯子做了一件疯狂的事。
这不是一部特别好的纪录片,并非我们吃了很多苦头,就一定能成为好纪录片。这样题材的纪录片拍摄需要大量的时间累积和坚持,我没能坚持拍摄足够的时间,我想找的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太过于严酷。
我爱金丝野牦牛,它们是这片土地真正的王者,这是属于它们的土地,我们仅仅是来到它们家园对它们好奇的人类。
图文:卡布
- 稻城记忆
- 微信扫一扫
- 麻同拉域
- 抖音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