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从高原净土到世界名城的故事

  • A+
所属分类:本地动态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银昭 杜静 侯云春

稻城,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这片净土,是大自然的神奇馈赠。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你所不知道的人间奇迹。

稻城,一个高原小县,3万多各族同胞,鏖战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雪域地带,用不到20年的时间,让世界了解了稻城,让稻城走向了世界。

不到20年,牛拉马驮的闭塞之地,变成内通外畅的自驾天堂。

不到20年,稀有人知的无名小城,变成享誉世界的旅游圣地。

不到20年,收入无几的藏区百姓,变成脱贫致富的奔康人家。

不到20年,稻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快的速度,是什么让稻城享誉世界?

曾几何时,在年财政仅有25万元收入的困难岁月,稻城毅然拿出15万元“巨款”,聘请专家团队,高标准启动县内第一个景区——亚丁景区的规划。

曾几何时,稻城用30万元、30天时间,修筑了一条30多公里的公路。这速度,这劲头,被誉为“稻城亚丁精神”。

有志向者事可成。2017年,稻城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895元,城镇居民达到31130元,全县人均GDP21176元。

稻城人民天不负。从高原净土,到世界名城,如今的稻城,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海子山、红草地、亚丁村、青杨林、桑堆河谷、三座神山等自然风景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无数的没有传开的稻城故事

稻城:从高原净土到世界名城的故事

收获

一条河流的福泽故事

宛若天河,在飘渺的云雾之上,在仰望不及的海拔3600米高空,潺潺的河水,如一条玉带,从古冰川时代流来,润养着两岸挺拔的万亩青杨林,环抱着一座如江南水乡般美丽的高原小城。

这就是稻城河。

 

稻城河,发源自稻城县境北部的海子山西北麓,是一条古老的河,又是一条年轻的河,一条充满着活力的河。

说她古老,是因为她的河床上,留着200万至300万年前古冰川的印记。她从1145个海子,以及嶙峋巨石构成的海子山出发,蜿蜒在古冰川运动时期形成的高原河谷,百转千回,后与巨龙河、水洛河、金沙江交汇,最终流入长江。

古老的稻城河,因地壳运动变迁、青藏高原抬升、气候变暖等多种原因,在沧海桑田中,渐渐衰退。一度,每到旱季来临,稻城河水就会渐渐减少、断流、甚至干枯,成了一条没有水的干河床。

说她是一条年轻的河、充满活力的河,是因为随着“大规模绿化全州·稻城行动”的持续推进,稻城县委、县政府按照“山植树、路栽花、河变湖(湿地)”思路,让一度断流,甚至干枯的古老稻城河,青春焕发,四季重新波光粼粼,游鱼跃动,白鹭翻飞。

年轻的稻城河,日复一日地浇灌着两岸的田地牧场,年复一年地润泽着两岸百姓的今天和未来。

从古老变年轻,这条河的变化,是稻城县全面发展蓝图上的一步谋划。

河岸的县城,原名稻坝,处于川滇五县交界之地,是川西高原深处一座古老美丽的小城,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和发展,稻城加大了对县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生态旅游特色的打造力度,使这个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变成了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现代气息浓郁,商贾聚集,游人潮涌的靓丽的高原小城。

河岸的金珠湿地公园,总面积高达1730公顷,涉及稻城河流经的金珠镇、傍河乡、色拉乡,这里河床宽阔,河水舒缓,冬日冰雪覆盖,夏季山花盛开,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周边的万亩青杨林,构筑了一道调节区域小气候,净化空气,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维护青藏高原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增氧的生态屏障,有效提高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河岸的傍河乡,落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简称子午工程二期),被当地人称为“天文望远镜基地”,将在1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起401个射电成像望远镜,对太阳爆发活动等进行预报和预警。这一国家项目,也将与落地稻城河上游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共同助推稻城向“大天文观测集群所在地”进发。依托这张名片,稻城正着力推进建设包含一揽子体验式旅游项目的天文公园,未来又将成为稻城旅游的一大热点。

稻城河的新生和焕发出的活力,以及两岸生态、产业、旅游等一系列变化,让这方土地,正经历着千年未有的大变革。

稻城县委书记曾关和说,近年来,全县上下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放不下”的使命感,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依法治州、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从城市到乡间,从景区到牧场,稻城儿女以“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五年大变样”为目标,敢于担当,大干苦干,推动着稻城的发展,涌现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一个牵马人的远见故事

桑登,茶马古道上的一个牵马人,他的祖辈生活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的仁村,世代种地放牧。

父母去世早,冻土地里的土豆、青稞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作为六个弟兄中的老大,肩负养家重任的桑登,只得远走他乡,以牵马为生。

 

桑登与马队同行,常年在外,涉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后来村里选村长时,尽管他没上过一天学,但村里人说,他见过世面,推选他为仁村的村长。四年后的1993年,他当上了村支书。

2018年国庆节,村支书桑登,向记者讲述他和仁村的故事。

“仁村有这么多车,有这么多游客,家家住的大房子,家家都有汽车,这变化,是谁也想不到的,是怎样想也想不出来的。”

桑登今年55岁,当了近30年村干部,仁村的发展,他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桑登说,香格里拉镇,原来叫日瓦乡,藏语意为“乱石沟尾”,一直都是全县最穷的村子之一,直到上世纪末才解决温饱。

他说,这里最大的变化,发生在2006年前后。

那时,稻城县加大了对香格里拉镇亚丁村景区的开发力度。

然而,世代少有走出这方山水的村民们,对景区的旅游开发前景看不透,对开发的意义也不能全面理解,尤其在修建公共厕所这件事上,分歧很大。村民认为,把厕所建在景区,是对神山的不敬,就极力反对,甚至集体阻止施工,致使景区开发的进程比原计划大大推迟。

“那个时候,白天难受,晚上更是整夜睡不着觉,一边是天天相处的村民,一边是县上帮我们搞致富的好事,那时觉得,当村干部,太累了。”

桑登说,小时候,我想读书,穷,没读成,家里六兄弟,都没读成,全村也几乎没人上过学。

牵马那些年,桑登在外见过一些世面,景区搞开发,他知道是件好事,可村民理解不了。作为村干部,他给村民讲开发后的远景,村民们不仅听不进去,反而孤立他,都不和他说话。“明明是一件走致富路的大好事,可村民就是不同意。”为这事,桑登经常夜不能寐,经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

随着开发的推进,游客逐渐增多,村民渐渐感受到了景区开发带来的实惠,他们对桑登的态度也开始变好了。后来,在桑登任村干部的那些年,村民们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和信任。

一晃,时间过去了十多年。

仁村,如今的村民,在谈到当年阻止景区开发那件事的时候,常常自嘲:“那是咱们干的一件大蠢事儿。”

仁村,马帮没有了,牛车没有了。

仁村,游客坐飞机来了,自驾游的车队来了。

仁村,一半的家庭都建起了两栋房子,一栋自住,一栋出租,仅租金一项,一年就可收入20万到80万元;其余一半的家庭,围绕旅游业,办民宿、做餐饮、销售工艺品。

仁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越开放,越文明,越发展。”稻城县县长樊玉良说,随着全域旅游的持续推进,一系列新业态相继出现,并快速发展。现在的稻城,不仅经济发展更快,民生得到了改善,而且人们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这种新的变化,对稻城今后的发展来说,是良性的、互动的、可持续的。

一个客栈的演变故事

一家小客栈,起源于一个小卖部。

小卖部里的老人,怎么也想不到,多年后,他的后人会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开起一家在全县400多家酒店、民俗客栈中名列前十的大酒店。

这就是“绿野亚丁酒店”。

 

一位上海游客,在酒店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清晨的太阳,透过落地窗,照进酒店,使酒店更加温暖和明亮。

“原是一个小客栈,一步一步到今天,我见证了发展的全过程。”这位68岁的上海游客说,他第一次来这里,距现在快20年了,那时他还算中年,是个到处跑的“背包客”。稻城的风景,稻城的人文、民俗很吸引他,这家客栈主人热情周到的服务也很让他感动,每每入住,宾至如归。此后,每年他都会来这家客栈住上几个月。

格绒拥忠,是酒店女老板的名字。“从小卖部、小客栈到酒店,再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每一次变化,都是在县里大力发展旅游的带动下,推着我们发展起来的。”

她说,酒店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1997年,贷款10万元搞民宿客栈,为过往的赶路人提供歇脚之地;

2004年,贷款150万元,将客栈变成三层楼的酒店;

2014年,贷款2000万元,并自投1000多万元,建成了现在的绿野亚丁酒店。

这家酒店,是香格里拉镇一户藏家人,依托旅游,勤劳致富的一个小故事,也是稻城县发展旅游、带动百姓致富故事中的一个普通故事。

数据显示,稻城:

2013年接待游客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

2017年接待游客21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79亿元。

五年,游客人次增长了7倍,旅游综合收入增长了近11倍。

“以前酒店发展慢,自从县里加大旅游开发和管理力度后,现在,一年的收入,抵得上过去十年了。” 老板娘指着她的酒店说。

一件土陶的传承故事

稻城有“四绝”,其中三绝是“神山”:仙乃日、夏诺多吉、央迈勇,合称 “三怙主神山”,均为大自然造就。

阿西土陶,也是“四绝”中的一绝,却是唯一由人创造的。

 

阿西土陶,源自稻城县赤土乡的阿西村。据考证,阿西村制作土陶的艺人,已传承了十六代。这种土陶,因煅烧后,呈黑青色,又称“黑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时期。

降措,稻城县阿西村人,是阿西土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家族里第五代传承人,今年52岁。

走进降措的作坊,他正在制作土陶。他边做边给我们介绍:“制作一件土陶,要经过选土混合、捏棰敲打、碎瓷点缀、煅烧成型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手工细活,半点马虎不得。”

在当地藏家,阿西土陶除了作为茶具、酒具、炊具等日常生活所需品外,还被用作求婚的礼具。如果哪家的儿郎,看中另一家的姑娘,通常是由家人提着盛满青稞酒的土陶酒具,直奔姑娘家中。如果姑娘的家长喝下青稞酒,婚事就成了,反之则视为拒绝。这习俗保留至今。

“用陶罐煮出来的汤,味道特别鲜美,泡出来的茶,香味更持久,用来插花还能起到保鲜的作用。用来喝酒,更觉醇香。”降措说。

“12岁跟师傅学徒,15岁出师,跟土陶打了四十年交道。”降措说,阿西人做土陶,用土陶换粮食,一代代的制陶人,就这样养活自己,也养活一个家。

阿西土陶,成了“非遗”,名气更大了,来买的游客也多了,“前几日,北京有个人,一次就买走了300多件。”

降措也有烦恼:担心手艺传不下去。他说,现在能坐得住,静下心学陶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父传子承”,这是以前的旧习惯,老规矩。降措打破规矩,广收门徒,只为这门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阿西土陶是稻城的一张名片,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保护。”稻城县委宣传部部长王芳说,降措家的新作坊,就是县里协调,让他搬到了通往景区的公路边,前铺后坊,生意更好了。

除了土陶文化,稻城还有别具一格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的歌舞文化,个性鲜明的民居文化,古朴厚重的旋木文化、编织文化,这些述说着悠久历史、具有神秘色彩的稻城文化,没有在经济发展中被淡忘,而是像阿西土陶一样,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精心地保护和传承。

一个村子的致富故事

子定村,是稻城县赤土乡的一个贫困村。说起村子的变化,40岁的村支书四郎益西很激动:“这几年的变化大得很,比前35年的变化还要大。”

 

过去,村民世代居住在山上,山高路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过去,饮水困难,家家户户的水,都是女主人从遥远的山下,艰难地背回。

过去,家里的电灯经常不亮,电线通了,电却常停,很不方便。

过去,村民与天斗,与地斗,关键是,还要为采松茸、虫草,与外县的村民发生争斗,为此,还出过人命。

子定村,2013年启动整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全村60户、265人全部搬到了山下开阔地,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子。

作为村干部,四郎益西是最后一批搬迁户,住进了360平方米的木结构“别墅”,其中约100平方米用于自住,其余房间用来接待游客。

让四郎益西最高兴的是:他家的两个孩子,一个在读大学,因是定向培养,不仅学杂费全免,每月还有生活补助;小儿子在县城读中学,同样免费住宿就读。“村里没几个识字的,我这个村支书,也算文盲,但孩子们都上学念书了,下一代就更有希望了。”四郎益西说,村里的孩子,大多被送出去读书了。

如今,村里有20户人搞起了民宿接待,30多户人搞传统的牦牛养殖,农闲时还可出去打工或搞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家家户户都有了稳定的收入。2017年,全村通过旅游接待和农特产品生产销售,人均增收2000余元。

大崩秋,是子定村的第一书记,她说:“几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村民的观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2010年刚来的时候,大崩秋下村走访,村民很抵触,还说“有事没事你跑来做啥子”,现在日子变好了,村民见了她,都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有时还和她坐下来拉拉家常。

稻城,一直以来,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2014年,中央出台实施精准脱贫政策,稻城审定贫困村55个、贫困户1266户、贫困人口5520人。虽然贫困总数小,但贫困比例大,贫困村占44.35%,贫困发生率高达20.25%。

面临如此现状,稻城聚全县之智,集全县之财,举全县之力,与各级帮扶力量一起,坚守风雪高原、默默奉献,倾力推进脱贫攻坚,探索和创新出“党建引领”“就业、产业、创建三个工程”“生态、精神两个文明”、旅游扶贫“132”稻城实践,贫困村路、水、电、通讯、住房、活动中心等基础条件显著提升,产业培育、集体经济、群众增收等方面成效明显,群众内生动力、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

截至2017年底,全县已有1121户4996人脱贫,2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9%,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全州‘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提升排全州第一。

在这片大自然赐予的土地上,稻城儿女乘着改革开放之机,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现状,善谋实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稻城这个曾不被人知的小地方,变成了享誉世界的名城。

稻城,一处处自然的、人文的风景,一个个过去的、未来的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世界各地涌来。

稻城,风景看不够。

稻城,故事讲不完。

(图片由稻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稻城:从高原净土到世界名城的故事

稻城县城全景图

稻城:从高原净土到世界名城的故事

阿西土陶

  • 稻城记忆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麻同拉域
  • 抖音扫一扫
  • weinxin
白玉老鼠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